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 > 收藏知识

    中国玉器的历史地位和收藏现状

      我们中国人和玉是有缘份的。从奉为经典的《经、史、子、集》到不入流的《野史小说》只要说起玉都充满了溢美之词和敬畏之情。《礼记》曰:“君子比德于玉”。玉从此具备人的道德和品行。而一部《红楼梦》从青埂峰下的一块通灵宝玉说起,演绎成一部旷世奇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永远的峰碑,它讲述了康雍二朝的历史大剧,成为中国清代的百科全书。
    从现代科学考古发掘的大量玉器实物到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中众多的记载都证明了玉器在中国历史上代表了神权、王权以及儒家仁政的政治理想,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中国玉器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有许多优秀的门类,比如商周的青铜器,唐宋的字画,宋代的五大名窑,它们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而中国的玉器则有更长的历史,延绵一万余年从末中断过;享有更高的地位,被学术界、考古界和历史学家尊称为“中华玉文化”。
      中华玉文化有一万余年以上的历史,奠定其基础却是大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而终于公元前2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其代表是以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太湖流域的良诸文化、江淮地区的凌家滩文化、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江汉地区的石家河文化,中原地区的庙底沟二期文化与中原诸龙山文化、珠江三角洲的石峡文化以及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等具有明显特征的玉器文化系统。
      在长期制作和使用过程中,透闪石一阳起石系列的软玉被逐渐看重,并从此奠定了后世玉器的选材标准。
    而代表氏族族徽和部落图腾以及神灵兽面等特定玉器器形成为祭天地,通神灵的祭器,用于部落的重大盛典。赋予了崇高的政治地位,象征了至高无上的神权,充满了强烈的崇拜色彩,成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而原始社会的部落酋长和大巫师等少数阶层垄断和独占了玉器的使用。
      夏商周,中国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社会分工进一步明确。《周礼•考工记》记载:“王室设玉作”。战争和祭祀成为国家的二件大事。玉器作为礼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周礼》“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玉器在国家的重大祭祀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皇权,地位、身份、等级的象征。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是一个孔夫子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但又是一个学术思想异常活跃,学术流派非常繁荣的时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时期,中国的玉器发展却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期,玉雕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的独创、精美和细腻的风格超越前代,独树一帜,焕发出灿烂的光彩。
    除了玉器的创新外,这一时期,孔子的儒家学说奠定了玉的理论基础。《礼记》:“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从此被赋予了君子的美德和品格,成为君子的化身,被推上了神圣的殿堂。而对玉的诠释则成为儒家学说的核心“仁”。玉的温润解释为仁,质地的缜密解释为智,洁白无瑕解释为忠,色泽明丽象征为信。玉器的温润被冠以“仁”,则成为统治者和仕大夫阶层必须具备的基本美德和品格。
      “玉德”的内容随着儒家学说的发展和儒家地位的上升也进一步得到精炼。东汉大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仁,义,智,勇,洁”,这是儒家学说对玉的高度总结和评价。
      《礼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说文解字》:“听玉之声,以节行止”。玉器中的佩饰从来是王室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到了战国,秦汉时期,统治阶层日常佩玉则成为一种礼制和要求。佩饰玉到了战国逐步转变成“玉全佩”。“玉全佩”不但是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也成为帝王节止自己行为举止,提醒自己施仁行政的政治载体。
      玉器在古代还是财富的集中表现。“完璧归赵”这句成语说的是战国秦昭王欲夺赵国“和氏壁”的故事。但是,秦国“愿以十五城请易壁”的代价,却说明和氏壁在当时的政治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用15座城交换一块玉壁,这在今天都是的人难以想像的。通过科学考古发掘证明了上述成语决非虚言。商王武丁之妻妇好墓共出土玉器755件(套)。河南三门峡虢国墓仅是西周小国的虢国墓地,但出土玉器就达724件(组)。而绝大部分是和田玉。王室贵族垄断的财富是惊人的。
      《古玉新鉴》对中国玉文化作了很好的概括:“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
    中华玉文化对现代中国人仍然具有深刻的影响力。爱玉、戴玉、藏玉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这种中华民族独有的玉文化已然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并生生不息,渊源流长。从而形成了中国收藏大军中最大的一支。
    我国古玉器收藏的基本现状:
      每一个爱玉、玩玉、藏玉的藏友,一般总是从玩新玉开始,随着对玉器认识的不断深化,对玉文化历史内涵的不断了解,必然会慢慢地从初级走上中级,走向玉器收藏的高级阶段,即把玩和收藏文化内涵更深的中国古玉器。
    但是,现在整个玉器收藏群体反映出来的状况是不平衡的,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
      (1)部分玉器爱好者对玉器的产地、材质、色泽、结构、硬度、密度等基础知识尚不了解,上手就收藏古玉器。而古玉器除了上述基本常识外,还需要非常熟悉新石器时代至唐代历朝历代的玉器器型、纹饰、刀工以及非常关键的沁色。
      (2)80年代初,古玉器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大量精美的玉器流出国门,成为国外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进入所谓的历史上第四次收藏热时期。古玉器的历史文化内涵,她的稀有性以及精美的器型重新获得了人们的认识。在价格不断攀升的前提下,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赝品。这些赝品的出现,打击了初学者的热情,抬高了收藏入门的门槛,使古玉器的爱好者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之内。
      (3)照本宣科、对号入座。随着近年玉器知识的普及,出版了大量彩色逼真的博物馆藏品图录。这些图录既是收藏爱好者的工具书也是造假者的范本。很多初学者对号入座,花大价钱买了赝品。
      (4)缺乏交流、闭门造车。部分藏友下手购买玉器前不做功课,买来后又当宝贝藏着,掖首,秘不示人。等到那天请老师来帮助鉴定,往往已经吃了大亏。
      (5)在当下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收藏爱好者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往往容易抱着以小博大,撞大运的捡漏心态和博彩心理搞古玉器收藏,结果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财力,而收效甚微。
      (6)投资收藏还是收藏投资,在今天确实很难分清谁先谁后,但起码说明收藏具有了新的功能——投资。艺术品投资是当下的一大热门,和田玉的投资更是惊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热钱涌入艺术品。而如何规避风险,也将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庞大的收藏队伍,热心的收藏群体和上述种种收藏现状产生了巨大的反差。针对这些现状,我们采取了举办各种讲座,举行博物馆联展,为民免费鉴定等各种形式的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些实践活动中,笔者认为引导广大收藏爱好者树立正确的收藏观念,摒弃投机心理仍是当前的基本任务。使广大收藏爱好者通过收藏陶冶情操,愉悦心情,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并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这才是收藏的真正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