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匾额文化

    古代匾额制作简述

      匾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自秦汉以来延绵两千多年。匾额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商业语言、文化符号。是融汉语言、汉字书法、中国传统建筑、雕刻于一体,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作品。而匾额的制作则更是凝聚了中华民族思想艺术之精华。
      一、匾额的材质

          匾额从材质上划分,有木匾、石匾、砖匾、瓷匾、竹匾、纸匾、绢匾、铜匾、铁匾、琉璃匾等,据说古代有金匾和银匾,未见实物,而铜匾和铁匾有实物依存,匾额中数量最多的,当属木匾、石匾、砖匾,其他如琉璃匾、瓷匾、丝织、纸匾,竹匾等,也多有遗存。而这些材质,现代还在普遍应用。
          古代大多数匾额是以木制为主,这主要与我国古代传统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有莫大的关系。再加上木刻更能体现题匾者的书法功力,所以古代匾额大多为木质,古人制作牌匾通常选用百年以上的废弃房梁或门扇,这样的木材经过时间的考验后,木性十分稳定,制成牌匾不易开裂变形。杉木由于其良好的耐风蚀性成为古匾制作的普遍材料。还有一些匾额制作则采用上好杏木、樟木、红松、核桃木为主,更讲究的还有用金丝楠木或是紫檀木等高级木料。
     二、匾额的工艺
          古代牌匾按制作工艺分有平板阳雕、平板阴雕、平板漆字、图腾雕框、镂空图腾雕框等形式。字的刻法有中凹阴刻字、中凸阳刻字。
    古代匾额加工时,从在木板上“做底”开始,先要上灰,然后要用两年以上猪血腻子填缝、刮平、打磨,五至七道大漆做底,阴干打磨后上三道桐油。此外,古人还有独特的剔光、修圆秘法,可以让牌匾上的字无论阴阳刻,远看都有立体效果。
    牌匾的底色以黑色居多,也有漆紫、红、绿、棕等颜色的。内文最常见就是真金颜色,也是在字上敷贴金箔的“真金字匾”。贴金工艺很有讲究。除了贴金外,还有镶嵌象牙、兽骨或螺钿的。上色颜料也是以天然矿物质和植物汁为主体颜料,辅以金属材料。
    制匾的工艺有镌刻、髤漆、堆灰、贴金、阴刻、阳刻、刺绣等诸种,也有多种工艺综合运用。
          1、镌刻
    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镌即雕的意思,两个字连在一起便是雕刻的意思。是一项可以直接在匾额上直接体现的艺术。大多数精美的匾额,其四周有许多艺术雕刻,如花卉、人物、瑞兽、珍禽等精美的浮雕,而这些雕刻的内容往往反映了古代的民俗,雕刻的内容通常也会跟匾文的内容息息相关。匾额中比较常见的装饰图案主要有:
          ①福寿类图案。长寿安康、天福永享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因此在匾额中,有关福寿的图案就比较多。主要有各式各样的寿字,万字,蝙蝠、松柏、龟鹤、经乌、灵芝、仙桃、拘把、菊花等,这些图案穿插组合又可演变出各种寓意的图案。
          ②富贵图案。富,位列五福之二,指财物牟侥;贵指地位尊贵,实质上即指官高爵显,主要图案有:古代礼器爵,牡舟等。
          ③喜庆图案。主要图案有喜鹊、合欢、营蒲、荷花等等。
          ④多子图案。五福中虽未直接点出多子,然民间俗语有“多子多福”,多子也是中国人所企求的。
          另外还有八宝文、回形纹、连云纹、拐子纹等各种各样的纹饰。
          2、堆灰
          堆灰又称堆起、隐起、描金或描漆。其特点是花纹隆起,高低错落,有如浮雕。是在物体表面用漆灰堆成各式花纹,然后在花纹上加以雕刻,作进一步细加工,再经过髹饰或描金等工序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品种。
          3、髹漆
          即 “揩漆”工艺,首先进行打磨,以体现木材的天然纹理,然后用天然漆(生漆)髹涂于器物的表面,待漆要干未干时,用布纱揩掉表面漆膜。如此,反复多次,直至表面呈现光亮。 
          4、贴金
          贴金是一种古老的技艺,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瑰宝,传统的贴金工艺,是先将成色很高的黄金,打造成极薄的金箔片(厚度在0.12微米),此时,金箔具有很强附着性,对一些光滑的材料有着很好的互吸性。
          5、刺绣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匾额制作的工艺多种多样,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